近日,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自主培育的“宁芦1号”新材料及其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以220万元金额转让给宁夏宁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此刷新了宁夏农林科学院单项科技成果转化金额最高纪录。
“科技成果的价值在于应用,此次我们的科技成果以创纪录的价格进行转化,不仅表明我们的科技成果受到企业认可,也体现了科技工作者的价值。”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杨建国说。
“宁芦1号”新材料及其组织培养快繁技术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历时3年研发形成的科技成果。其采用细胞工程结合诱变育种技术,突破了新型禾本科牧草、生物质能源植物芦竹体细胞再生难的技术瓶颈。“宁芦1号”新品种高产、高蛋白、抗盐碱,年均亩产量可达8—10吨,粗蛋白含量达18.69%—24.56%。作为优质饲草和生物质能源植物,“宁芦1号”芦竹可利用荒地、盐碱地生产,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粮,对保障自治区肉牛滩羊等“六特”产业饲草供给,发展生物炭等清洁能源,实现“双碳”目标,开发氢气、生物炭等清洁能源及高端深加工产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我区专注生物技术研发和应用、致力于优质饲草和能源植物种苗快繁、种植、深加工等全产业链开发为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宁夏宁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国南方发达地区、东部沿海地区进行充分市场调研后,最终锁定“宁芦1号”新材料及其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宁夏宁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邬状斌告诉记者,企业之所以选定“宁芦1号”,因其高产,且盐碱地、撂荒地均可成活,相对于种植玉米青贮,亩均增产5—8吨,增收3000元—4000元,“由此可解决宁夏畜牧业高速发展中遇到的饲草问题,助推‘十四五’末宁夏奶牛存栏量100万头,奶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000亿元目标。通过双方合作,一定会完成科技成果的‘三级跳’,真正实现科技成果的创新价值,实现双方战略目标共赢”。(记者 张瑛)
“同世界·共北斗”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北斗应用专业赛,旨在汇聚全球青年创业者,探索北斗技术的创新应用。赛事涵盖北斗创新应用技...
意向区域: 全国
意向区域: 长三角 上海 江苏-南京市 江苏-无锡市 江苏-徐州市 江苏-常州市 江苏-苏州市 江苏-南通市 江苏-连云港市 江苏-淮安市 江苏-盐城市 江苏-扬州市 江苏-镇江市 江苏-泰州市 江苏-宿迁 浙江-杭州市 浙江-宁波市 浙江-温州市 浙江-绍兴市 浙江-湖州市 浙江-嘉兴市 浙江-金华市 浙江-衢州市 浙江-舟山市 浙江-台州市 浙江-丽水市 安徽-合肥市 安徽-芜湖市 安徽-马鞍山市 安徽-铜陵市 安徽-池州市 安徽-安庆市 安徽-宣城市 安徽-滁州市 安徽-蚌埠市 安徽-淮北市 安徽-淮南市 安徽-宿州市 安徽-阜阳市 安徽-亳州市 安徽-六安市 安徽-黄山市
意向区域: 全国